Jan 25, 2009

1940s, 1960s, and 1970s:三個女人的故事

一個是三個孩子的媽,一個是兩個孩子的媽,一個剛結婚。

三個人是在同一家公司認識的,然而卻是在截然不同的工作崗位上,各自負責不同的領域:會計、採購、祕書。但也因為各自不同領域,彼此有合作之必要,所以也就英「雌」惜英「雌」,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。也由於各自的生活體驗,有著不同的煩惱與小小幸福。

三個孩子的媽,都已經長大成人並在工作了,然而這個媽媽不知道是工作狂還是真的太愛小孩,明明已經退休可以在家享清福了,卻還是找了個薪水比當初少很多很多、公司規模比之前小很多很多、老闆比之前糟糕很多很多的工作做。最常在三個女人的午餐時間,聽到她如火山爆發般地勞騷,抱怨著層峰的離譜和誇張!(是的,她的工作最接近層峰)。於是,午餐時間變成了她最好的疏洪時間,可以把累積的壓力降下來。有時很心疼她,因為她為了幫孩子繳房貸,即使這份工作常常讓她做到很「癬」(台語),她還是咬牙做下去,只為了「到了這年紀,要再出去找別的沒那麼容易」。很想跟她說,兒孫自有兒孫福,有多少錢,買多少東西,小孩都那麼大了(跟我差不多大呢),該讓他們自己"Earn their life" 了!

兩個孩子的媽呢!現在最煩惱的是正值Teenager 的一對子女:一個高中,一個國中。這個剛遇到青春期孩子的媽媽,最多的煩惱就是「兒子的老師又打電話來了」和「女兒竟然交男朋友了」。潛信佛教的她,終於在「女兒交男友」事件後,就完全不能碰葷食了..... 典型的傳統女人。

而三個女人年紀最小的呢,則成了最被疼愛的小女人,或許人生還沒經歷太多事,有點兒無憂無慮,又小小天真,讓兩個媽媽有點兒羨慕又有點兒沒力。然而又往往會發出驚人之語,讓兩個媽媽又好氣又好笑。

雖然現在小女人已經離開了大家一起的那家公司,但三個女人還是定期相約一起吃飯聊天,更新彼此的近況。就像 "Sex and the City" 裡的好朋友一般。所以三個女人的故事,還會在台北市繼續上演......

Jan 6, 2009

好喝的法式洋蔥湯

我一直很喜歡喝法式洋蔥湯,因為難得是清湯的西式湯(一般西式湯都是濃湯)。
本以為可能會很難做,想說反正閒著也是閒著,來試試看吧!

上Google查了一下,綜合各家版本以及我有限的材料,我大致使用了如下的材料:

1. 洋蔥大顆一粒
2. Butter約15g(因為我去買了一條100g,隨意切一塊,目測大約15g吧)
3. 大蒜2粒
4. 香菇湯塊一塊(牛肉湯塊是最佳選擇,但我只有香菇湯塊,所以就變通一下)
5. 月桂葉一片(超市有賣,算是這回特地去買的材料)
6. 土司2片
7. Pizza用Cheeze

做法大致如下:
1. 將洋蔥切片,大蒜切碎備用
2. 熱鍋,然後將丟奶油下去
奶油下鍋

3. 蒜末爆香,然後把洋蔥全下鍋,開始翻炒
蒜末爆香後,再把所有洋蔥丟進去

4. 須炒至金黄色,約要15分鐘,視洋蔥量而定,主要是變金黄色,且呈半透明
拌炒至琥珀色(但不能焦喲)
不能焦掉喲!!

5. 加入高湯以及月桂葉
加入高湯

月桂葉是蠻神奇的東西,很多西式料理都會用到
小小一片,效果驚人喲

6. 湯大概要繼續燉個15~20分鐘,此時,我們可以同時準備要搭配洋蔥湯的麵包
 (1) 奶油加蒜末
 (2) Pizza用起士
用奶油和大蒜碎粒製成大蒜醬 塗了(1)後再加上(2) 再放一些Pizza用的起士條進烤箱烤

7. 步驟6的東西,放進烤麵包的烤箱烤個5分鐘,麵包就準備好了。
烤好後丟到洋蔥湯裡
完成!!!

之後麵包吸了湯汁長大後就更像了:
完成!!
大致來說這道料理不難,卻很耗時,還是得選比較有時間的時候來弄。不過真的超好喝,一級棒!!

Jan 5, 2009

心理健康遠比身體「健康」來得重要!

膽囊切除手術
初聽到這個名字,覺得很陌生,但最近我的父親卻要動這個手術。原因是因為在膽囊裡長了息肉,而且還不小,為了避免病變,醫生建議動手術摘除膽囊。這是我聽到這個Term的由來。

然而,當我進一步去了解,才知道其實現在的社會上有許多「無膽」之人。不是因為像我爸爸一樣在裡頭長了息肉,就是因為結石。而膽囊切除手術,卻分為兩種,一種是一般我們聽過的「開刀」,而另一種則是較新科技的「腹腔鏡」手術。前者是會在腹部留下15~20公分長的疤痕,須住院5~8天,回復期長(約28~42天)且初期傷口會很痛;而後者則是僅有3~4個0.5~1.0cm的小記號,住院1~2天,回復期短(僅3~7天)且傷口僅會輕微疼痛。這是我在萬能的Google上查到的。

好了,問題來了,如果是如前所述,似乎應該選擇後者,感覺對身體傷害比較小,回復得也比較快,疼痛也減少許多。然而,我爸爸最後卻是選擇了傳統的「開刀」。當然,決策的過程我並沒有參與,聽起來大致是考量想在台大醫院做手術,而主治的醫生擅長的是傳統的開刀而不是「腹腔鏡」(我估計可能是該技術較新,較資深的醫生不見得有學此技術),再加上醫生有說若開刀過程發現有其他病變,可於術中再切除部份肝臟,由於肝的再生能力很強,之後對於生理機能並不會造成影響。

雖然還沒動手術,但整個了解的過程,卻令我再次思考一些課題:
1. 原無病痛,但健檢時發現有息肉,甚至到建議手術切除臟器的程度,對當事人會有多大的影響?
2. 是否所有多出來的東西都是不好的?
3. 開刀動手術等,是否是Best Solution?
4. 當事人的心理狀況,有人關心嗎?

我遇過或聽過太多因健檢發現異常「數值」,而致使原本毫無病痛的當事人因無法接受而整個健康狀況驟跌的事,讓我深深體會心理的病對生理會有多大的影響。尤其很多數值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。為醫者,除了解讀數字,是否也應深入了解病患的精神狀況以及生活習慣,進而提供最忠肯的身體及心理治療呢?

爸爸從健康檢查得知自己有輕微糖尿病,到現在膽長息肉,甚至要動手術,很明顯可感受到他對生命的懷疑及無法置信,因為一直覺得自己是生活規律且飲食健康的人。然而,心理層面是否同樣健康,卻是沒有人可以替他診療或諮詢的。很可以感受到,現在的醫療體系並沒有顧慮到這一環,也間接造成很多病況加劇吧!人在面對解答時是很嚴苛的,如果並沒有解除心中的疑惑,對於很多事是無法釋懷的。